9月1日,有著里程碑式意義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開始實施了,宣告深圳垃圾分類進入法治強制時代,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個人罰款50元,情節嚴重的罰款200元。
垃圾分類,深圳準備好了!8月31日,記者從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獲悉,深圳已初步建立了全要素、全鏈條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與該《條例》實施同步,深圳將開展垃圾分類執法檢查,9月份是警示期,10月起,對不開展垃圾分類等行為正式開罰。
1.1萬余名督導員在物業小區現場督導
深圳是我國最早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之一,2000年即啟動了垃圾分類試點,并于2013年成立了全國首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專職機構,至今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規范標準體系。當前,深圳生活垃圾產生量約29500噸/日,其中來自居民家庭的約占70%,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據介紹,目前,全市3500多個物業小區已全部建成“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分類模式,1690個城中村、1600多個機關事業單位、25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在物業小區每天有11000余名督導員在分類投放點開展現場督導,有效提升居民參與率和投放準確率。此外,全市道路及公共場所設置分類投放設施2439組,設置“其他垃圾”單桶25098個,地鐵、公交車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區域基本做到全覆蓋。
市民在前端對垃圾分類投放后,后續的收集、運輸、處理環節如何運轉?記者了解到,深圳對不同類別的垃圾委托專業企業分類收運和處理。全市共有1070臺分類運輸車輛實行專車專運,建成4座大型餐廚垃圾處理廠、43個小型廚余垃圾處理點、16個廢舊家具拆解處理點等100余處分類處理設施。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量達4000噸/日,可回收物的市場化回收量5500噸/日,回收利用率32%。全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2萬噸/日,基本實現分類后的其他垃圾全量焚燒。
快遞等行業積極參與、從源頭減量
餐飲企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快遞包裝減量與循環利用、商超零售等企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垃圾分類,離不開各行各業的積極配合、支持。隨著深圳垃圾分類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行業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之中。
作為餐廚垃圾的產生“大戶”,目前,全市納入餐廚垃圾回收范圍的餐飲門店共計20962個,共簽署《餐廚垃圾收運合同》約16000份,規范廚余垃圾處理。
在快遞行業,深圳市電子運單使用率已達98.9%,“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5.1%,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82.6%,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0.9%,全市已設置554個郵政快遞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順豐快遞累計投用9 萬個豐BOX 循環包裝箱,循環使用300 萬次。EMS 與豐合物聯投放4 萬個“快遞寶”共享包裝箱。豐合物聯在800 個小區建立回收服務網絡,覆蓋100 個社區、70 個街道。
聚焦廚余垃圾分類和處理短板精準發力
《條例》規定,深圳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共4類。 其中,以往廚余垃圾是根據自愿來分的,現在廚余垃圾一定要嚴格的分出來,且需“拆袋投放”,分類難度較大,處理設施也存在缺口。
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楊雷坦言,深圳垃圾分類的短板在廚余垃圾,包括家庭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和集貿市場果蔬垃圾,對這類垃圾前端分類的量還不夠,后端的處理設施也還要繼續處理和補充,這是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我認為政府部門準備好了,像其他垃圾的回收、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的資源化利用這些做了很多年,很成功,《條例》實施后的難點還是廚余垃圾。”關注垃圾分類的市人大代表肖幼美呼吁,相關部門的規劃要到位,讓廚余垃圾后端處理設施的建設及時跟上。
據悉,《條例》規定生活垃圾分類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所需土地,納入土地供應計劃。今后,深圳將通過現有設施挖潛擴容、加快新設施建設、配置小型處理設備等方式,多措并舉提升廚余垃圾處理能力,以匹配前端分類要求。
10月起對不開展垃圾分類等行為正式開罰
與《條例》實施同步,從今日起,深圳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執法行動。其中,9月為執法警示期即“過渡期”,通過執法檢查發現問題、糾正問題;10月起,深圳對不開展垃圾分類等行為正式開罰。
對未按照規定要求投放生活垃圾并拒不改正的單位處五萬元罰款,對情節嚴重的單位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此次《條例》加重了對部分違法行為的處罰,對于單位,《條例》規定“”;“對混合收集、運輸已分類的生活垃圾的,處五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等。。除了罰款外,《條例》還給出“活動代罰”選項,沒有嚴重違法情節的個人,可自愿參加市、區主管部門組織的生活垃圾分類培訓、宣傳服務或者現場督導等活動,不予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