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落實各類主體責任,提高市場主體和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支撐,環保產業如何抓住這一新機遇實現新發展?
政策加速市場發展
近年來,隨著環保政策密集出臺、環境監管力度加大,我國環保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政策紅利逐步顯現,環保產業已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時代。此次印發的《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強化環保產業支撐,為環保產業的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指導意見》的出臺,將會推動實現環境治理的行政管理、市場激勵、社會公眾參與的良性互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毛濤告訴記者,“《指導意見》明確了政府、企業、公眾等各類主體權責,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和環境治理模式創新。”
“《指導意見》的出臺將會推動環境政策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轉變。”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表示,政策厘清了政府、企業和公眾等各類主體的環保責任,有利于政府主導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環境治理市場的建立。
《指導意見》的出臺,同時也為環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環保裝備產品更多來自中小民營企業的創新,《指導意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指導意見》鼓勵環保裝備產品的創新,不僅利好大型上市公司,也對科創板上市的環保類技術公司乃至其他有技術實力的非上市中小企業有所利好。”薛濤表示,《指導意見》中“依法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監測能力建設”“公開環境治理信息”等表述,利好環境監測領域的先河環保、聚光科技、雪迪龍等上市公司和從事工業領域治理的環保企業。此外,《指導意見》強調“推進垃圾收費制度”,則對國家財政補助退坡預期下的垃圾焚燒等領域相關公司帶來利好。
在此背景下,環保產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根據環境保護形勢與環保產業發展趨勢,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預計,2020年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有望超過2.1萬億元。
另一機構給出的預測數據也佐證了“《指導意見》的發布利好環保行業的發展”這一觀點。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環保行業總產值接近1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