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即將收官。近日,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申明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該《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據《公告》規定,生態環境部停止受理和審批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的申請;2020年已發放的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應當在證書載明的2020年有效期內使用,逾期自行失效。
限制固廢進口,其目的也是防范垃圾進口對我國自然環境和民眾健康造成的風險,防止中國成為垃圾傾倒國;同時,提高再生資源回收率,升級改造我國制造業標準,降低資源對外依存度。
實際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緩解原料不足,我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廢物進口國之一。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90年代以來我國固體廢物進口量急劇增長。1995年至2016年間,中國每年進口的垃圾量從450萬噸猛增至超過4800萬噸。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由于一些地方仍存在重發展輕環保的思想,部分企業為謀取非法利益不惜鋌而走險,洋垃圾非法入境問題屢禁不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我國生態環境安全。
前述方案明確,將完善堵住洋垃圾進口的監管制度。例如,到2019年底前,逐步有序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分批分類調整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目錄,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
隨后,在2017年至2019年間,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多次發布并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例如,在2017年將生活來源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品、釩渣等4類24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的基礎上,2018年調整了第二、第三批目錄:將廢五金、廢船、廢汽車壓件、冶煉渣、工業來源廢塑料等16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2019年將不銹鋼廢碎料、鈦廢碎料、木廢碎料等16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