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全國環保投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前11月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投資累計增速36.3%,明顯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和基建投資,政策傾向可謂非常明顯。其中固廢和污水處理投資,進一步加快。
此外,新政策再融資疊加流動性寬松,專項債向環保傾斜,2020年國家提前批復的環保類專項債金額高于去年,重點傾向于污水處理,水環境治理。污水處理項目加速釋放,萬億市場,空間巨大。
其實環保領域的幾個產業,都具有很大的市場投資空間。我國整體污水運行和水環境質量仍然很低,未來污水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水環境綜合治理,水質監測,疫情醫療廢棄物處理等總體空間在萬億左右。
村鎮污水處理需求優質處理設備有近千億市值空間。農村人居環境的治理是也是基建建設的重要部分,并且十三五污水處理相關規劃7000多億投資,發展需求從規模增長到提質增效。
2018年,200個大、中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5.5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643.0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為81.7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1147.3萬噸。
其中工業危廢產量增速遠高于一般工業固廢產量增速,2018年我國200個大、中城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643萬噸,平均每個城市產量為23.2萬噸,同比2014年10.0萬噸的產量增長132%,增速非常明顯。
隨著我國近幾年持續加大危險廢物的整治力度,在未來相關管理制度的加嚴,工業固廢危廢的產量增速還將維持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市場規模上,除了醫廢市場規模稍小外,2018年危廢處理市場規模在1176億元左右,預計到今年我國危廢市場有望形成2000億元以上的規模。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醫廢處理中心、垃圾焚燒發電廠和部分污水處理廠構筑了最后一道防線。在防止二次污染上,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因此2020,固廢、污水將再次迎來高光時刻,投資商積極布局這兩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