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正式啟動土壤修復工程項目668個,總項目金額約為102.97億元,覆蓋全國除西藏、港澳臺以外的30個省(市、區)。與2019年相比,項目金額增長8.31%,項目數量從354個項目增加到668個項目,數量增加非常明顯。近三年全國土壤修復工程市場總金額總體較為穩定,近兩年基本維持在一百億元左右。
項目數量上,2020年除2月份受新冠疫情影響以外,其他各月啟動數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顯著。項目金額上,2020年集中在1月、10月、11月、12月等月份的金額較2019年明顯增加,以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為主的管理部門較多在第四季度開展招標。
不同類型項目的對比分析
從項目數量來看,2020年行業熱度持續增加,除水域用地類外,各類型工程類項目數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農用地類土壤修復工程項目數量占比42.37%,超越工業場地類項目,成為年度數量最多的項目類型,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43%;工業場地類項目數量增長放緩,較2019年同期增長8.62%;公共管理/服務用地類、礦山/廢渣類、其他類項目數量也有顯著增加,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6.82%、65.21%和151.52%。
從項目金額來看,2020年除工業場地項目總金額略有減少外,其他類型項目總金額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2020年,工業場地類土壤修復工程項目仍占據行業市場的主要份額,項目金額比重最大,但較2019年同期對比,該類型項目金額占比減少18.69%。與此同時,2020年“農用地”、“水域用地”、“公關管理/服務用地”、“其他”項目金額較2019年同期均有顯著增加,增長幅度均在80%以上。水域用地類項目增長幅度最大,達184.42%,其中河北省的“唐河污水庫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二期工程施工”項目貢獻較大,該項目金額為77811.88萬元,是2020年度項目金額最大的單體修復工程項目,占年度水域用地類工程項目總項目金額的85.23%。
污染地塊方面,江蘇排名第一,工程項目金額超過了9億元,湖南、浙江、重慶、天津等省(市)排名分別為第2-第5名,金額均在4億元以上。五省(市)工程項目金額占全國污染地塊修復類項目總金額的60.37%。
農用地方面,四川排名第一,農用地治理項目金額約為1.80億元,江西、湖北、廣東等省排名分別為第2-第5名。五省農用地治理項目金額占全國農用地修復類項目總金額的57.33%。
2020年四川、江西、山西等省農用地項目金額超過了工業場地項目金額,是該省份最主要的項目類型。
項目空間分布
2020年修復工程項目市場仍呈現重點區域集中的特點,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工程項目金額及數量上仍保持領先,成渝經濟圈環境修復工程市場規模逐漸擴大,項目數量及項目金額均有顯著增長。
從項目金額來看,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圈、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修復工程項目總金額達51.65億,占全國修復工程總項目金額的50%以上。其中長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經濟圈等三個區域項目金額分別為21.56億元、16.52億元、11.34億元,分別占全國總項目金額的20.93%、16.04%、11%。
從項目數量來看,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圈、珠三角重點區域修復工程項目總數量218個,占全國修復工程總項目數量的32.63%,其中長三角、成渝經濟圈、京津冀、珠三角等區域修復工程項目數量分別是95個、62個、39個、22個,分別占全國工程總體項目數量的14.22%、9.28%、5.84%和3.29%。
從平均項目金額來看,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圈、珠三角重點區域修復工程平均項目金額為2369萬元,超出全國修復工程平均項目金額53.69%。其中京津冀區域修復工程平均項目金額為4236萬元,超出全國修復工程平均項目金額的174.79%;長三角區域修復工程平均項目金額為2269萬元,超出全國修復工程平均項目金額的47.2%。